天下足球网

图片

|
|
|
|
|
|
|
|

校园传真

【三下乡】安庆师大学子边疆行 共筑民族和谐梦

发布单位: 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24-08-01
分享到:

近日,“大国边疆·青春聚力”暑期社会实践团踏上了前往云南磨憨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的征程。实践团怀揣着对边疆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和对民族团结的深刻理解,用他们的青春与热情,为磨憨镇的孩子们带去知识与文化的滋养,搭建起一座连接不同民族心灵的桥梁,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磨憨镇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山区镇,聚集着傣族、哈尼族、瑶族、拉祜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其中,傣族是磨憨镇占比较大的主要民族之一,傣语和章哈作为傣族文化的瑰宝,一直是磨憨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免费向孩子们开放的课程。

语言桥梁启智  共绘文化长廊

第一节课,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一道学习傣语。在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教室里,既有傣族小朋友对母语的亲切感,也有汉族小朋友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渴望。勐腊县县级傣族章哈非遗传承人依香旺老师,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教授小朋友们基础傣语词汇和日常对话。一句句“你好”“谢谢”,不仅搭建了语言交流的桥梁,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尊重多元文化的种子。这堂特别的课程,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共同深刻体会到了少数民族语言之美,增强了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这一刻,语言的障碍被打破,不同民族之间的心灵距离被拉近。

章哈艺术传承 共续民族文脉

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一同踏入了章哈的艺术殿堂。“章哈”是西双版纳傣语。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目。“章”即会,“哈”即唱; “章哈”,直译就是: 会唱歌的人。意译为:歌手。章哈的另一层含义是指一种艺术表演形式。章哈已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表演形式。是反映傣族生活、思想、道德、情操等方面内容的重要文化艺术。在课堂上,实践团成员们不仅与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了章哈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还与小朋友们一起亲身体验章哈的魅力。随着一首首经典章哈曲目伴奏的响起,小朋友们纷纷加入到表演中来。《美丽乡村》《傣楼历史与发展》《喜迎二十大》……大家用歌声诠释着对章哈艺术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向往。学习章哈,让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地域文化交融 共绘团结新景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一曲经典的黄梅戏《天仙配》选段缓缓流淌而出,原来是实践团成员在课余时间为大家带来了作为安庆特色文化名片的黄梅戏艺术。随后,实践团成员与授课老师共同为大家吹奏葫芦丝。汉族小朋友与傣族小朋友手牵手,共同学习,共同歌唱。实践团成员说道:“我们是56个民族同呼吸、共患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今天这场跨越地域与民族的文化盛宴,成为了连接不同民族情感的纽带,让彼此的心灵更加贴近。”

“现在的小朋友好多都不会说傣族语了,培训班的免费开放,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文体活动,也让民族语言和民族优秀文化的得以传承,进而激发学生对自己民族语言、文化的感情。”依香旺老师表示。整个活动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始终秉持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

活动虽已结束,但实践团成员们深知,这只是他们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迈出的一小步。未来,实践团成员将继续以青春之名,汇聚起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强大力量,共同绘制出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美好蓝图。同时,实践团成员呼吁天下足球网的青年学子能够关注边疆地区的发展和文化传承,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撰稿、摄影:王敏钧      编辑:江伟      审核:沈志富 赵丽丽)

菱湖校区:

安徽安庆菱湖南路128号
邮编:246011

龙山校区:

安徽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
邮编:246133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    皖ICP备16009723号   皖公网安备 3408032000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