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足球网

图片

|
|
|
|
|
|
|
|

师大要闻

我校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发布单位: 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24-10-18
分享到:

10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安庆市、合肥市考察了桐城市六尺巷和合肥滨湖科学城,了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情况。我校师生广泛关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展开热烈讨论。

校党委书记李福华:习近平总书记在六尺巷考察时指出,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我们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落实到办学治校方方面面。要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刻理解和把握“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立德树人工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广大师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厚植家国情怀。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尤其是六尺巷体现的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深入挖掘“和文化”的时代价值,把六尺巷故事蕴含的“相互礼让、以和为贵”精神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挺膺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要加强桐城派和桐城文化研究阐释工作,深入系统研究六尺巷精神的深刻内涵,深刻领会其经验启示,认真汲取蕴含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广大师生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加快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向应用型深度转型,锚定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重点立项建设指标、应用特色高校建设任务,抢抓发展机遇,聚力内涵建设,强力推进“戏曲与曲艺”“资源与环境”安徽省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和安徽省高校“双特色”项目建设。要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完善丰富“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总结基层治理的路径和经验,赋能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长彭凤莲: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桐城六尺巷时就如何熔古铸今,如何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现代社会治理的智慧作出了深刻论述。“六尺巷”中蕴含的“谦和礼让”“和为贵”理念,“让”是方式,“和”是目标。我们要借助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融入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基层治理理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赋予六尺巷精神新的内涵。学校全体师生员工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天下足球网文化工作的战略部署,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融入立德树人、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各项工作中,发挥高校智力和人才优势,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不断深化对文化传承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形成天下足球网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应有贡献。

人文学院院长、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副会长汪孔丰作为一个以文史学科为主的、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学院,我们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重点聚焦桐城派与桐城文化等领域,深入挖掘精神内涵,多方位开展学术研究,形成了研究团队强、科研平台多、学术成果丰、社会影响大等特色优势。学院注重将桐城派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起一套“学、思、研、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今后,人文学院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江淮大地上,奋力书写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文章”,把天下足球网的学生培养成具有徽风皖韵、充满文化自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邹斌:我们要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六尺巷时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阐释好、解读好六尺巷中蕴含的历史智慧和优秀文化基因;要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六尺巷资源,运用到我们思政课教学中,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传承并弘扬相互礼让、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天下足球网六尺巷讲话精神与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结合起来,自重自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叶当前教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桐城市六尺巷并作出重要指示,为高校科研平台的文化研究指明了方向。皖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长期致力于桐城派与桐城文化研究,在桐城派名家年谱、桐城县志、桐城桂林方氏与麻溪姚氏家族文学、桐城派古文、桐城派史学史、桐城派《文选》《庄子》评点等领域取得系列成果。目前,中心正在结合六尺巷历史与黄梅戏“六尺巷”题材剧目,开展戏里戏外六尺巷研究,探讨文学艺术在“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作用。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发掘“相互礼让、以和为贵”的六尺巷精神,担负起当代学人应有的历史使命。

法学院安民兵教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中国式治理指明了发展方向,也鞭策着基层治理工作者继续立足文化振兴、文化新使命的角度,充分结合国情、民情、社情,对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发展、创新,深入贯彻文化为民所需、为民所用的理念原则,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路径方法,切实发挥文化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中的引擎作用。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社会治理研究的教育工作者,通过认真学习和领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以及天下足球网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我将进一步强化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意识,深化拓展基层治理文化研究,力争以更具实用性、生活化、有效性的理论成果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

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方瑞:学校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注重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将“六尺巷”典故蕴涵的和谐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常态化开展学生宿舍走访,走近学生,与学生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了解学生思想状态、生活需要及发展需求,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我们将持续加强“三全育人”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坚持工作力量下沉,提升学生工作水平,坚持“一线规则”“一站服务”“一体推进”,高质量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科研处副处长王惠:高校具有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优势,是科技成果的重要“发源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是推动高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皖西南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学校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引导科研人员对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通过改革科技体制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和服务水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助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互促,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处副处长查长礼:作为学校对外联系部门,我们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重大政治任务,认真落实教育强省战略,自觉把工作事业放到“强市名校”目标中来思考,放到“博士点立项”建设的全局中来谋划。凝聚各方力量,优化顶层设计,发挥学校资源优势,结合好挖掘好当地传统文化,积极开展校地合作,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推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瞿宁霞: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素质外语人才,是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学院将继续通过课堂教学、文化讲座等多种形式,将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外语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鼓励学生用外语展示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建设成就,培养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在国际交流中更加自信地传播中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做到“融通中外,语通世界”,成为能够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使者。

法学院副教授、六尺巷和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邱少晖: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新时代法治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化解好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桐城的“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如何汲取传统资源贡献了地方智慧,其实践也为我们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习近平总书记来桐城考察调研,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研究的信心,我们将坚持“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的理论研究,凝练新时代“六尺巷经验”,努力为打造安徽基层治理金名片贡献高水平理论成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高校老师应有的努力。

教师教育学院2023级教育学专业研究生郑书秋: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桐城市六尺巷时指出,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让我深有感悟。研究生阶段不仅是追求学术创新的关键时期,也是提升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时机。我们应当在研究过程中积极关注民生问题,探寻解决社会矛盾的学术路径,以学术贡献推动社会和谐,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电子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2022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团长谢柳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倍感兴奋,深受鼓舞,我深刻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们应当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去创新解决民生问题和社会矛盾的途径以及方法,用科学的创新思维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独属于当代大学生的青春力量。(撰稿:范龙超       编辑:江伟     审核:陈秀)

菱湖校区:

安徽安庆菱湖南路128号
邮编:246011

龙山校区:

安徽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
邮编:246133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    皖ICP备16009723号   皖公网安备 3408032000105号